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0193章 伐楚之议(1 / 2)

第0193章 伐楚之议

张烈面对着亚相苏贺咄咄逼人的态势,还是云淡风轻的样子,笑着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胜算这种事情谁都说不准,毕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数不胜数,人算不如天算!”

“但是亚相大人既然执意要问,为伐楚和解襄陵之围要出动多少军力,如何调兵遣将,这个就能好好说道说道了。”

随即,张烈向着陛台上的宋君偃作揖道:“君上,不知道我宋国最大限度可以在一个月内调集多少的军力?又能在一个月内召集泗上诸侯国的多少兵马?”

听到这话,宋君偃暗自盘算了一番。

他不是那一种什么都不知道的昏君,对于军旅之事,他或许没有匡章这个大都督。宋国的最高军事长官熟悉,但是大致上他还是知道一些兵力分布,和青壮多少的,这一点子偃甚至比匡章更为熟悉。

子偃颔首道:“一个月之内,我宋国可以调集各地的兵马,包括常备军、宿卫、守军、衙役以及青壮,除掉不可调动的守备部队,所有兵马聚于商丘的话,应该可以征召到差不多二十万的军队!”

“至于泗上诸侯国的军队,在一个月之内征召的话,颇为仓促,不过也能召集十五万的的军队!这是最大限度的征召了。”

听到这话,张烈昂着头说道:“亚相大人。 。你都听见了吧?我宋国可以在一个月之内征调整整二十万的军队,泗上诸侯国也能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召集十五万的大军,这是多少的兵力了?整整三十五万啊!有了这三十五万的大军,还怕不能兵分两路,伐楚和解襄陵之围吗?”

见到张烈这么趾高气昂的样子,就跟斗气一般,苏贺气极了,他甩着袖子怒道:“怎可倾国之力而战?君上,还有祭酒大人,这不是我宋国被楚军大举进攻,而是我们宋国的军队去解魏国的襄陵之围的!”

“君上,打仗本来就是劳民伤财的事情,一仗下来不知道要死伤多少的将士,令多少人家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请恕臣不能同意这样冒险的举动!”

看到苏贺气急败坏的样子。。子偃有些好笑,不过他还是很尊重这位亚相大人的意见的。毕竟这个纷乱的世道,兼听则明比较好一点,虽然群臣都同意出兵援魏的事情,但是在如何调兵遣将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

其实这个没什么,宋君偃也不在乎这些。

若是连这种军国大事都能一下子解决掉,而群臣都没有一点别的建议的话,这才是奇了怪了!

“那么,依亚相之见,我们宋国该如何调兵遣将呢?”宋君偃问道。

苏贺闻言,摇摇头道:“调兵遣将的事情臣不是很在行。只是体恤于民力,不忍为了一城一池的得失而使我将士死伤惨重,劳民伤财。”

苏贺不是那一种悲天悯人的圣人君子,不过他的确是处处为了国家社稷着想,他的出发点,或者是说眼光看到的地方跟张烈这种战略家看到的地方截然不同。

张烈认为宋国一味地埋头发展国力是不行的,因为宋国本来的底子就比其他国家逊色不少,不说秦齐楚三大霸主国了,就连稍微弱一点的韩赵魏三晋宋国都是稍逊一筹的!

在这个大争之世,战争愈演愈烈,各国的雄主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闹个不停。

宋君偃生在这个乱世,这个极具变革性的乱世,想要无为而治,通过时间和民力来发展国力根本就是行不通的!因为天下的强国是不会给宋国这个发展国力的时间和空间的,宋国如今想要发展国力,就必须要继续开疆拓土,削弱列国,壮大自身。

如宋君偃一般的雄主不在少数,秦王赢驷算一个,楚王熊槐算一个。齐威王田因齐算一个,还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赵侯赵雍算一个,其余诸如魏王莹、韩王康之辈都算是中上之姿,虽然不算得是雄主,却也都是有作为的君主。

这是一个大争之世,凡有血气,必有争心!

战国中后期的战争和形势才是最残酷的,群雄并起,前期霸主魏国有着一统天下的实力和时机,只是错失了良机,现在沦落到到处挨打的境况。

战国中后期就不必多说了,秦齐楚三强并立,三大霸主国都有着问鼎天下的国力和雄心。 。只是齐楚两个无以为继,后继者不能跟先王一般励精图治,没有了最开始的野心。

齐国是在齐闵王的时候听信了苏秦的谗言,吞并宋国,这才导致了燕、秦、韩、赵、魏五国伐齐,最后偌大的一个霸主齐国就这样衰落了,一蹶不振,而且此后齐国基本上是被秦国的远交近攻的邦交国策套牢了,和燕国一样,一直在扯赵国的后腿。

楚国呢,楚国是一个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