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第67节(2 / 2)


  问题是抨击谁好呢?

  当朝大员肯定是不可能的。

  那便只能把前人拉出来说事。

  不,若说是前人也不保险。

  最好还得是前朝。

  刚巧大炎朝的前朝便是那个已经面目全非的大宋。

  宋末年末帝昏庸,奸宦揽权,甚至为钱财出卖军机要事,最后让好不容易迎来中兴的大宋,在短短数十年间迅速衰败。

  讽古颂今,是目前穆空青能想到的,最安全的写法。

  不过安全归安全,穆空青始终没忘自己的目的。

  在安全的同时,还要想办法出彩。

  这篇策论,穆空青的答题思路是,先抨击,再赞颂。

  前面抨击的部分安稳渡过了,后面赞颂的部分,就要想着该如何出彩了。

  众所周知,仓廪实而知礼节。

  大炎如今太平盛世,文风鼎盛,读书人的数量自然也是节节攀升的。

  人多了,自然性格也各有不同。

  大家虽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喜好,但都是尊礼教、有气节的读书人。

  也正是因着这样有礼却不拘礼的环境,才让大炎的盛世更近一步。

  穆空青为了将这一块儿给圆上,可以说是绞尽脑汁了。

  负责给自己评卷的人,就是那么一个颇有些不拘的性格。

  他若是在答题时高声讴歌什么,读书人须得严格遵从礼教,须得这样那样,方才是一个合格的、对朝廷、对百姓有益的人才,那不是在指着阅卷官的脸砰砰打吗?

  出题的人可真够狠的。

  要知道院试请的评卷人,可都是离本地远了去了的。

  普通的秀才还真未必有那么多门路,能去打听到人家的喜好性情。

  至少穆空青觉得,在考场中的这二百人,至少得有一百五十人,都只是听过这位山长的名号,而不知晓这人的性情的。

  皆时一篇又一篇赞颂礼教的文章呈了上去,这位山长还必须得捏着鼻子录取,可真的是有够恶心人了的。

  穆空青一篇策论足足写了有一整日。

  先是借前朝之事,详细论证目无礼教者得权的坏处。

  之后再谈礼教的部分,穆空青耗费了大半的时间,力求引经据典,逻辑严丝合缝地证实,礼教并非是一板一眼的,而是存在人们内心的道德感。

  着重强调只要这个人的道德品行的高洁的,那么就证明他的遵守礼教的!

  只要人人都是品行高洁的,那么国家也必定是可以千秋万代的!

  穆空青进行完初步润色之后,当真是长长舒了一口气。

  这种谈论政治现状的题,还不如直接献计献策题呢。

  至少献不成也不会得罪人。

  哦当然,关乎改革的计策除外。

  穆空青写完策论,只觉得自己整个脑子都在打结。

  他决定当下只初步润色便够了,不如先瞧瞧制帖诗,也好给自己缓上一缓。

  谁知道这一看制帖诗,穆空青又是头痛地揉了揉额角。

  制帖诗的题目是,矾弟梅兄未品公。

  当真是冷门极了。

  冷门到连穆空青一时都有些记不清自己在那儿看到过。

  这乍一看,谈的貌似是梅,但穆空青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矾弟梅兄……

  矾弟,矾又是指何物呢?

  穆空青微微闭目,思索着相关诗词。

  此绝句中矾对应的乃是梅,那么应当也是某种花的别称。

  究竟是什么花,会以矾为别称呢?

  矾弟梅兄!

  穆空青忽然想到了。

  矾弟梅兄,山矾是弟梅是兄!

  山矾,水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