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0544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2 / 2)

闻言,宋王偃睥睨了邹衍一眼,说道:“进入洛邑王城?那不知道你让天子给寡人住哪儿?天子啊,现在名为天下共主,实则混得不咋地,连一个封君都大大的不如。而且我们宋国虽然已经一家独大,列国无有争锋者,但是不可太过盛气凌人!”

“周天子还有一个大义的名分。邹衍,寡人欲为诸侯之长(方伯),不知道你认为寡人应该怎么做?”

诸侯之长,即方伯。方是商朝时期的地方诸侯的名称。例如,人方、鬼方等。

方伯是管理某一个地带地方诸侯的长官,多为当地较大的诸侯担任。例如西伯候,是管理西方的方伯。

西周之后,有类似的职位,不是方伯这个名称了。例如,齐侯,管理山东一代,类似殷商的方伯,所以他也自称方伯。

秦始皇废除封建后,没有诸侯了。但地方较大的官吏还是以方伯自称。

一般统治一个州(汉朝)、一个道(唐朝)、一个路(宋朝)、一个布政司(明朝)的人,往往自称方伯。意思是自己的责任跟殷商的方伯一样重大。

邹衍听到这话,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王上欲为周公乎?”

“周公……”宋王偃愣住了。

“正是。昔日周公旦辅佐周成王,为太师,兼任太宰,三公之位有其二,王上欲窥周室,欲问鼎天下,不妨效仿周公,先取得其太师之位。”

邹衍垂手道:“昔日晋文公、齐桓公、秦穆公皆为方伯,方伯者,诸侯之长也。这些受命称伯的诸侯,对外以周天子的名义统帅诸侯、对内以‘伯父’、‘伯舅’的名义代天子理政。所以臣以为,大王你只需要取得周天子的任命,成为方伯、太师即可。”

“善。”宋王偃微微颔首道。

西周严格的施行宗法制度和嫡长子继承制,建立了周天子-卿士-诸侯-卿大夫-士-国人的统治序列。

就官制而言,大体上有卿士-诸侯-卿大夫三等。卿士辅佐周天子执政,诸侯世守其国,卿大夫辅佐诸侯治理国家、并且从诸侯手里领受世袭采邑。

西周的最高官职是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其下分设六卿、五官等。由于三公之类的官职是授予位高爵尊的诸侯的,而诸侯们在出任周朝大臣的时候也要治理自己的国家,所以三公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

通常执掌中央权力的是太宰,太宰本来是王室的家庭事务总管,因亲近统治者,所以从夏商以来太宰的地位一直处於上升的趋势中,在西周可以说达到了顶点。

在非常时期,诸侯出任的三公,就因为其本人所掌握的强大武力而发挥着实际的执政权力,周成王初立之时,以“召公为保,周公为师”,周公旦“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直到七年后成王成年,周公才还政于成王。

此间,周公、召公数次以成王的名义征发诸国兵,平定管、蔡、武庚的叛乱,重新征服乘武王去世而叛乱的东方五国,权力实际上超越了当时的周成王。

《史记?周本纪》说:“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由此可见三公的权力。

成王年幼时,周公为了很好的保护和照顾成王,还兼任了太宰,总领王家事务,这也是后来太宰权力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春秋时期,周朝的执政者称正卿、冢宰,其下间有一二副职,称介卿。

平王东迁之后,一直以郑国的国君(伯爵)为正卿。后来周王夺取政权,并由此和郑国开战,之后的中央设两名卿士,以右卿士为首。

春秋中后期,王室日渐衰落,中央执政者是所谓的伯。

这里的伯不是伯爵的意思,而是受周天子授权管理诸侯的特别职务。

出任伯的,都是诸侯中武力强大、道德高尚而为诸侯所敬畏者。

历史上总共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五位,称之为春秋五霸。这些受命称伯的诸侯对外以周天子的名义统帅诸侯、对内以“伯父”、“伯舅”的名义代天子理政。周朝固有的卿士等已经失去了政治上的主动。

战国时代,王室衰微,已经失去了中央政府的地位,成为一个很小的地方政权。

现在邹衍谏言宋王偃,让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未尝不可。毕竟在来洛邑的路上,宋王偃便已经思索了许久。

当然了,光是有了一个周天子的大义的名分,还是没什么卵用的。

毕竟周王室现在只是一个空壳子,没看见就连东周公和西周公还屁颠屁颠的跑过来巴结宋王偃,被宋军抢劫之后,还屁都不敢放一个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