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0671章 国力比拼(2 / 2)

“若是赵国没有冀北平原的支持的话,可能现在都撑不住了。”

“邹衍,你是在责怪寡人当年放弃冀北平原的事情吗?”

“臣不敢。”

宋王偃微微一笑,这个景象,跟历史上的长平之战几乎如出一辙。

打仗,其实不仅是在战场上的博弈,更多的还是国与国之间综合实力的博弈!

双方大军五六十万,这对后勤和粮草物资是极大【】的压力。因此这场战争也是双方综合国力的比拼。

在原来的历史上,秦赵长平之战,秦国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以来,制定正确的兼并战略: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国势如日中天;连横破纵,远交近攻,外交连连得手;旌旗麾指,铁骑驰骋,军事胜利捷报频传。

100余年中,秦国蚕食缓进,重创急攻,破三晋,败强楚,弱东齐,构成了对山东六国的战略进攻态势。

在秦国的咄咄兵锋面前,韩、魏屈意奉承,南楚自顾不暇,东齐力有不逮,北燕无足轻重。只有赵国,自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以来,国势较盛,军力较强,对外战争胜多负少,且拥有廉颇、赵奢、李牧等一批能征惯战的将领,尚可与强秦进行一番周旋。

此时,秦要统一六国,首先就要扫除三晋,打通东进的道路。于是秦赵间一场大战即将发生。

这就要比较比较两国之间的综合实力了。

由于华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化的社会,故而农业的占比较大,兵精粮足的情况下,真是不打胜仗都难!

首先是经济实力。

秦地处《禹贡》之雍州,土地属上上等。秦孝公继位后,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秦国迅速富强起来。之后几世经营,兵强国富。

长平之战将发生时,秦北有胡宛之利,南有巴蜀之饶,东控潼关之险,奖励耕战,故战争经济十分雄厚,各种战略物资的储备非常充足。且水利发达,常以水道运送军需。

赵国地处《禹贡》之冀州,农业资源不如秦、齐、魏等国。

赵“地薄人众”,地处北方,虽疆域广阔而耕地有限,历来又农商并重,且其“民俗急,仰利机而食”、“好气,任侠为奸,不事农桑”,因此农业经济在六国中较为落后。

虽然战国中期经赵武灵王改革,一度国力大盛,然而比之秦国商鞅变法,赵国改革局限于军事领域,政治经济改革则相对薄弱。

之后又发生了沙丘宫变,赵国内乱,实力再度下滑,而赵惠文王继位后一直没有时机推行赵国的二次变法,于是赵国在战国后期“农业发展相对滞后,不再适应连年大规模争雄战争的需要”,战争储备并不充足,无力支持大规模的长期战争。

再者是军事实力。

秦军有“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地近西北,民风凶悍尚武,秦马优良,秦车迅猛,称得上是超级军事大国。且秦军被称为虎狼之师,在战场上的秦军士兵所向披靡。

赵国有“带甲之士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以弩弓骑兵见长,赵组建骑兵部队较早,故赵骑兵训练有素,军事素养较高,经验丰富。如此看来,赵**事实力略弱于秦,至多与秦持平。

综上所述,赵国之综合国力要劣于秦国。

现在的宋国比历史上的秦国更为强大,自然在国力上远胜于赵国的!

不过,由于宋王偃这个小蝴蝶的存在,又出现了火药、肥料等许许多多不可抗的东西,故而这场长平之战能打到几时还不得而知。

绝不能跟历史上的长平之战一样,最后缺粮到需要坑杀几十万赵军降卒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