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36章:秋后问斩女真首脑(2 / 2)


“还有,现在是秋后之时了吧?”

虽然今天天气不错,但北方到底冷的早,而且撞上小冰河期之后,是一年比一年冷。

秋天的舒爽,也是越来越少见了。

“的确是秋后了。”旁边的马冲回道。

他意会的告诉皇帝,“从辽东抓回来的那群人,还有张元吉他们,是否在这两天处理了?”

在打完辽东后,由于皇帝跟公主要结婚,不能见血破坏气氛,加上大明的死刑犯基本都是在秋后处斩的,所以董山的三个儿子,还有李满住父子都还被关在牢里和老鼠做伴。

就算隔壁关着个张天师,也没能从精神上安抚他们,让这几位笑着活下去。

毕竟对方信的是萨满,专业不对口,而且张元吉自己的水平也不够。

“都杀了吧,朕带着朝臣也去围观围观。”

朱见济让一个漂亮宫女过来给自己按揉下肩膀,给这群人定下了死期。

他到底是心善,觉得像李满住这样的人,不应该走的过于平淡,便决定一反常态,把人拉到菜市口去行刑,给北京的大老爷们看个热闹,还要和大臣们一块去。

马冲才不会说“怕脏了陛下眼睛”等无聊的话。

虽说行刑,还是以叛国作乱的名义执行,铁定是凌迟腰斩等酷刑了,看着就吓人,可皇帝说什么,他就应什么。

没必要纠结小问题。

只有臣子们在接到皇帝的热情邀请时,惊讶的张大了嘴巴。

“观人死刑,是否有些过火了?”首辅李贤眉头一皱。

利用“检查工程质量”,成功为大明揪出来了不少豆腐渣工程,获得皇帝赏识,从而登上次辅之位的徐有贞当即反驳,就算朱见济没在这边,他也要拍皇帝马屁,时刻以“舔”作为看家本领。

“陛下为天下人的君父,自然要为天下人负责!”

“李满住等人在辽东无恶不作,抓捕残杀当地百姓多至数十万,还强迫我汉家儿郎剃发易俗,给女真做包衣奴才!”

“这等恶心之人,堪称毒瘤,不可对其有任何同情!”

“首辅是跟着徽宗一块去过土木堡的,还从蒙古人手下逃出来过,想来是懂这些蛮夷之辈有多狠毒的!”

总而言之,皇帝亲临刑场,那不叫看热闹,那叫履行明君责任,给罪人钉上历史耻辱柱的。

李贤被他一顿话说的,懒得发作。

反正皇帝想做这种事,内阁里的聪明人们哪里会去反对他呢?

在大明朝前无古人的君主集权之下,只要皇帝表现强势一点,手里又有一批为他办事的人,文官们其实是无法对其施加多大影响的。

顶多就是在阴谋之后,让皇帝溶于水罢了。

第二天,在热闹的菜市口,李满住瘸着腿,和他的几个儿子跟条狗似的,被人拖了出来。

董山的三个儿子,妥罗、妥义谟、锡宝齐篇古因为姓爱新觉罗,所以待遇比之更隆重,几乎是在地上半跪着滑行到台上的。

他们后脑勺的猪尾巴早就被剃掉了,几个光头瑟缩的躲避着旁观百姓的目光,对于上刑场,是万般不乐意。

可他们不愿意是他们的事,朱见济只想让自己快乐。

“这就是辽东首恶,瞧着就恶毒!”周围百姓对其指指点点,话语中充满了不屑和鄙夷。

在犁庭辽东那段时间,朱见济也是注重舆论,把战况都及时下达给民间的。

军队打仗、官员发俸还有宗室供养等等事情,根基都在于从老百姓身上收来的各种赋税。

拿了老百姓的钱去花,自然要给他们一个交代,得让百姓知道朝廷拿钱做了什么。

老百姓有朴素的家国观念,只要自己日子过得不错,其实也不在乎朝廷多做点什么,浪费点钱。

更何况打的是胜仗,官老爷们这些年办事水平也被磨练的挺有效率,一向被当成猪养的宗室,也出了一个周王牵头的“惠民药局”,免费给百姓治病。

可以说,对这些东西,他们是很喜闻乐见的。

而经过宣传,女真在辽东做的事情,自然也让百姓们大为震撼。

作为一个国际性的都市,北京城里也存在着不少外国人。

比如当年土鲁番的僧人和斗争失败的政客寻求政治避难,都来了北京定居,太学里面也有外国学生。

可谁能想到,就在大明的土地上,就是一群宣布臣服大明的家伙,对大明的边民们做出了这等恶事!

可见不狠狠处决掉这群家伙,是无法让其他人明白得罪大明的下场的!

谁知道以后会不会再有蛮夷向他们学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