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46章:太学生下乡日志(3)(2 / 2)


“耕土田是生活,耕心田是修行……要时刻谨记,修德修身修心呐。”

众人自然应下。

等到了登州府的威海卫,知青们又有了跟之前全然不同的任务。

孔公诚带着他们去当地的管理部门报道,负责起了文书工作,以及威海卫水师的建设工程。

作为能在朱见济军事改革后保留下来的地方卫所,威海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要青岛、旅顺等港口建好,这里就会成为北方最大的海军基地。

而到目前为止,水师基本也是从这边出发,负责打击盘踞在东海和日本方面的海盗。

这里的风貌,和农会里的庄稼人也完全不同。

同样的初来乍到,

知青们还敢在农会里嫌东嫌西,各种挑事,等被现实教训了才低头做事。

可在威海卫,看着那些昂首挺胸的士卒来来去去,他们愣是没敢多吭一声。

甚至不用孔公诚去催,知青们就主动把事情做好了。

没办法,威海卫这边可是真的军事化管理,比在太学还严格。

一个不小心,还要军法处置。

小皮鞭抽在知青肉上,当场就能给人点颜色看看。

而且他们也没空去抱怨了。

卫所比起农会来说大了不知道多少,事情繁杂且种类广泛,一天下来,吃顿饭都算休闲时光了。

“一卫尚且如此,以后治理州府,也不知道会忙成什么样子!”知青们趴在大通铺上,裹着被子哀叹。

本以为种了两个月的地,自己已经锤炼出来了,谁知道还是累成狗子。

不止手脚酸疼,脑袋也胀痛。

威海卫在任的文职人员不多,囤积下了不少的工作,就等着太学生过来分担呢。

而在办理各种手续的过程中,光是人情往来就够小年轻们喝一壶的。

“这样也好……熟悉一下这些杂活,以后为人父母官,也不至于被下面的小吏蒙蔽了。”

科举高中后,进士们只会在吏部接受短暂时间的培训,就被下放到地方任官。

可地方官府上,多有积年老吏,手段油滑,如果新官城府不深心思不够,很容易就被他们带进沟里,架空成一个只会用印的老爷,然后出了事,还得替其背锅,再怎么喊冤也没用。

每年考成官员绩效后,都会对官员的过错进行通报批评,其中有不少例子如此。

这也是朱见济让太学生进行工作实习的原因之一。

不实践,下去了不得被人扒皮抽骨坑死?

他花费这么多时间精力培养的人才,总不能被别人玩成了傻子。

以后有机会,那些举人和进士老爷们,在正式任职前也得跟着下乡,积累下工作经验。

再教育嘛!

“就是天天吃鱼,有点难受……”

靠海吃海。

威海卫这边吃的大多为水产品,到处弥漫着一股水腥味。

卫所的长官也很实在,觉得太学生过来是给自家干活的,上头透露的口风,也是要磨砺他们,没必要多优待,所以能凑合就凑合。

别的不给,

鱼,多得是!

刘韫也觉得每天享受海味,有点过分了,尤其是牡蛎这等滑溜的玩意儿,吃起来没什么味道,口感还奇特。

“不知道孔司业为什么能天天吃……”

奉圣公是衢州人啊,又没有生活在海边。

张匂一语道破,“你傻啊……这东西壮阳!”

“奉圣公有一大家子要伺候呢,再难吃也得天天补啊!”

原来如此。

那明天自己也得多吃点!

听闻此言,不少没见过世面的内地孩子当即下了决心。

……

在威海卫只待了一个月,工作力度却多了好几倍,让人有种被吸干的错觉。

等知青们登船预备从山东去旅顺的时候,就算是天天吃壮阳产品补充体力,也不免松了口气。

旅顺,是这次实习的最后一站了。

他们马上就要毕业了。

“天地广阔,大有作为啊!”

孔老头补了一个月的身体,面色红润的站在船头甲板上迎接海风,对着学子们不由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