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94章:沂国的新年(上)(2 / 2)


所以朱见濡光是在这个月,就收到了不少关于流氓们“走街串巷”,偷盗抢劫的消息。

虽然顶多抢点小东西,根本不敢动手伤人,可带来的影响,也是很恶劣的。

“凡事开头最重要,要是在立国之初不把民风改好,以后人心散乱,就不好弄了。”

待在自己的王宫里面,朱见濡召见了他从本土招募来的一些谋士臣子,预备学习堂弟,给沂国来个“新年新气象”。

王宫修建的并不豪华,因为是赶时间建造的,还有点逼仄小气,完全比不上本土那些王爷的府邸高大阔气。

不过在内的君臣都相信,这只是一时的。

等沂国发展起来,自然会有大房子给自己住。

为了不损诸夏之国的风度,合理利用空间,朱见濡还响应手下人的提议,采用古时的跪坐礼节。

反正他们的情况,和西周的诸侯也差不了太多。

在朱见济提出的“尊孔复古”号召下,加之沂国是大明第一个海外实封藩国,自有不少在沂国落脚的文人雅士,想在这儿恢复一下上古之貌。

一个道士打扮的人趁机在蒲团上朝朱见濡拱手道,“有赖于皇帝恩德,我国得以三年之功,而定基业于此。”

“然正如大王所虑,人心难测,定要慎重对待!”

“流氓带来的扰乱要做整治,可百姓中的思乡之情,却无法以强势治之。”

治安问题,的确是小事。

沂国虽然小,但也能组织起几百号打手,把流氓抓起来,恢复秩序就成。

正因为如此,朱见濡也想着自己要找个机会立威,才一直放任流氓们到现在,准备过年杀猪见血。

“此话怎讲?”朱见濡对着那道士一头雾水。

在他看来,民间骚动,多为游手好闲之人挑拨的。

把人解决了,问题就没有了。

怎么突然说起了“思乡”?

道士露出惭愧之情,解释道,“贫道原为本土一处观宇小道,只是数年前观主不尊王法,执意抗税,故而被流于吕宋。”

“贫道来此地后,多有反思,为恕己罪,清心中贪念,常于百姓中行走……”

后面,他就莫名在移民中有了点声望,被朱见濡招募过来,成了沂国殿堂上的顾问。

移民之初,忙活于生计杂事,老百姓没空想太多。

但偶尔看到个道士和尚,也喜欢蹭过来说两句,拜拜那用泥巴随手塑出来的偶像神仙。

毕竟是离乡之人,抛弃了祖宗来到异地,心里总有点过不去。

这种情绪,在生活忙碌之时,还可以压制。

可随着日子安稳,衣食暖饱了,就会浮出水面,搅乱一池春水。

这道士发觉,从今年起,喜欢来他的简陋道观里拜神的越来越多,也有些人喜欢抓着自己,倾诉一下漂泊的烦恼。

他们虽然有了土地,但心神还没有在沂国扎根。

“此等民心,堵不如疏。”

道士伏地叩拜,“贫道请大王于国内修些观宇,不论佛道,以供百姓舒解。”

“而且此地土著众多,既荒且蛮,一时难以将之教化,不如借神灵之名,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朱见濡想想,觉得可以,便点头准了。

儒释道三家本就交融极深,朱见濡自己也是深有体会。

他闲的没事,还拿着佛经炼过仙丹呢,两年前也画过一张《一团和气图》,当做给儿子的小礼物。

不管是在国内推广哪一家,只要有利于自己统治,还在华夏文明之内,都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