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34章:殷地安否(完)(2 / 2)


对没有牛马拉车这件事,周似还挺苦恼。

最后也是没办法了,又带着人做了几辆简单粗暴的木制手推车和板车出来,把多余的东西放上去,就苦哈哈的开始了新的旅程。

在出发之时,周似还满心期待着,能在路上抓到牛马羊这种较为大型的畜牲,用来做劳动力。

他就不信了,这么大的一片陆地,怎么可能没一头牛羊马?

————

周似已经成功登陆美洲,而且真靠着自己的嘴炮忽悠到了一个部落认他当大哥,甚至还拖着各种包袱更进一步探索时,朱见济对之,一无所知。

他除了脑子里的东西,说来也就是个凡人,再怎么惦记海对面的那种事也是没用的。

就像他多次对巩珍等航海家说得话:

“卿一去海上,朕便无能为力,只能祈祷天意顺你我之心,护佑大明海途昌盛而已。”

下海这种事,放在后世那也是很挑战人勇气的,搁在古代更容易出问题,哪怕技术有了发展,可远洋航行还是危险重重。

作为皇帝,朱见济只能保证官方每次派人出海,会安排好他们留在本土的一家老小情况,让其免除后顾之忧。

其他的,他就管不到了。

而且国内政务繁杂,朱见济也挪不开眼睛,只能在夜深人静得空之时,想起海外还漂着大明的船队。

“春官的抓周礼准备的怎么样了?”

夜里泡脚准备休息之时,朱见济跟王氏聊起了话。

王氏去了白天戴着的各种饰品,整个人如清水出芙蓉般卧在床上等皇帝宠幸,闻言倒是点头,“都准备的差不多了。”

乾圣九年一晃而过。

随着大明在中亚啃下来了一块地盘,白羊王朝在乌宗哈桑深思熟虑后,决定答应朱见济的三大要求,和大明建立起宗藩关系,并且与黑羊为大明的“海西国”共同组成一道防线,给了后者适应发育的时间后,朱见济便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内政上。

至于海西国如何,则是需要朱见泽他们去准备谋划了。

大明眼下只留了几百兵力在那边,之后要做的,就是移民过去,等下半年朱见泽过去就藩,正式建国称王。

乾圣十年的年初,除了继续处理各地大雪带来的一系列灾害,以及官员的年初工作考核外,他在自己的小家上,就要去预备儿子的周岁礼了。

这可是皇长子,等周岁一过,就得被册封为太子的!

以皇帝对皇后的重视,还有朱佑栎出生后,朱见济不顾守旧的礼官反对,时常抱着儿子溜达和看奏疏,连被儿子默认成尿盆都不会真生气的表现,足以见得母子俩在天子心里的地位。

如此,朱佑栎的事情,谁敢不上心?

“除了照惯例用的玉陈设、玉扇坠和金银等物件,朕还想给春官放件弓、剑……富贵文华必须要,可武功也是缺不得的!”

要想当个好的继承人,为大明的未来而奋斗,那在朱见济看来,文武双全可是基本标配。

乾圣天子虽说没亲自上过战场,可在宫里也时常跑马射箭,收复西域之时更是亲自坐镇后方,也是有着充沛理论知识的。

国家太平稳定后,善于管理的文官总会膨胀起来,抑制起武将势力,这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

即便朱见济能帮扶一时,那他还能给武将撑几百年的腰吗?

所以考虑到这点,他不仅要求以后的官员都要懂点武功,唤醒其骨子里的尚武精神,同时还要统治者以身作则。

在强权时代,君主的作为是能够影响整个国家风貌的。

唐太宗不说私德,起码他本人的性格作风就带动了初唐之时的繁盛开放。

太祖太宗之时也是一样,

土木帝一来,更是验证了这个道理。

从朱见济之后,大明皇帝皇子都得习武,一来让他强身,以免入水即化;二来防止大怂那极端的崇文抑武政策重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