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65章:南洋事毕(2 / 2)

说到这里,传话人从袖子里拿出一封书信,呈给皇帝。

朱见济接过一看,这书信上的字写的歪歪扭扭,满篇的语法错误,三句之内,必然有“感恩戴德”四个字。

皇帝再仔细看几遍,才从字缝里又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爸爸”。

“这盘罗茶悦倒是个懂事的。”

朱见济被占城国王舔的非常舒服,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使者耿直的说道,“其中也是有缘由的……”

“在大明帮占城复国后,盘罗茶悦为王,但也有两个侄儿在与之争夺王位。”

在盘罗茶全被黎思诚亲征俘虏之后,虽说情况跟大怂的靖康之耻差不多,王族大多被打了包,但还是有两个儿子跑出去了的。

现在复国了,作为唯二的王子,他们对王位自然有强宣称。

虽然盘罗茶悦在跟着明军复国过程中,有努力的表现自己,带兵打过几次仗,论功劳更有资格当国王,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出来捡漏。

而占城作为一个不怎么讲究的小国,还真有一些权贵怀念把国家玩完的先王,希望他的血脉能够继位。

对此,朱见济当然不会放过机会。

附属国有了王位继承纠纷,那宗主国就可以在其中捞取不少好处了。

现在盘罗茶悦在书信里表现的如此虔诚,估计就抱着讨好宗主爸爸,获得大明正式册封诏书的念头。

这就有利于大明对他进行王化了。

没看盘罗茶悦已经学着写汉字了吗?

以前占城国虽然称臣,但在国内,到底还不怎么尊崇中华文化——

因为占城的气候是完全的热带,在文化影响上,也是更倾向于印度那边,将印度教尊为国教。

朱见济在收复金洲,复设旧港宣慰司后,就对南洋各国进行了新的调整。

趁着当年一战而亡满者伯夷,让南洋诸国心惊胆战的威势,朱见济就对那些从满者伯夷国中独立分化出来的众多小王国提出了要求,其中自然有让他们像邻居琉球国一样,沐浴王化,由夷入夏的话。

不断打压在当地流行的印度教、回回教势力,命令各地国王派遣继承人到大明来接受先进教育,还鼓励移民在那里聚居,形成“明人街”这种特殊地区,以此为汉文化在当地的辐射中心……

这些年下来,倒也是有点作用。

起码有一些留学大明的王子回国继承了王位后,的确有在国内主张汉化的,有大明做靠山,搞的也算有声有色。

唯一不足的是,至今为止,在南洋推广汉化也没多少年,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见证到其成果。

但不管是谁想要坐上占城的王位,总归要接受大明条件的。

“乌斯藏那边又如何?”

朱见济听完关于南洋的报告,又问起了国内的另一个特殊地域。

这片地方的问题由来已久,毕竟其地形对比起平原山地,更难被中原王朝征服。

即便是当初蒙元要将乌斯藏纳入领土范围,也是先占有了西域这块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方,携浩荡军威,直指高原,并且采取了相应的军事措施,才让那些喇嘛们大吃一惊,随后与之定了盟约,臣服于蒙元的统治。

不过因为蒙元皇帝大多信仰藏传佛教,对于高原的优待还是不小的,比如说设立了宣政院专门管理高原事务,还册封高原的宗教首领为“帝师”,以示优荣。

对于高原官员,也是承认他们政治和宗教的合一权力,喇嘛仍旧是当地主官。

但明朝在高原建立起统治,并没有延续蒙元的这一治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