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7節(1 / 2)





  “唉,別說呢,這湯還真不錯。”劉大娘先嘗了一口,笑眯眯的說。

  “那是,阿湖的廚藝不錯。”大郎笑道,心裡卻在說,今天的蓮藕湯放的鹹肉可比平日裡要多了一些,這湯確實格外好喫些。

  辛湖聽到廚藝二字,差點笑起來,心裡暗想到,在這裡還需要什麽廚藝啊,她那十八般武藝根本就無法施展開來呢。就這啥都沒有,連糧食都不夠喫的,廚藝再好,有什麽用啊。還不是天天除了菜粥,就是菜粥啊。

  區別不過在於,粥裡面米放得多不多,有沒有鹹肉罷了。就這活兒,她七嵗就會乾了。現在,平兒和大郎與一樣能煮,煮出來的味道也差不了多少。

  不過今天這蓮藕湯,確實多放了幾塊鹹肉,這些肉是劉大娘給的,辛湖也就格外大方些。要是他們自己家,辛湖是捨不得放這麽多肉的,肯定要畱幾塊出來下頓再喫。畢竟,家裡就那麽點肉,得細水長流著,慢慢喫啊。要不然,幾天喫完,後面就見不到一點兒油葷了。

  劉大娘還是先侍候小石頭的娘喝了一碗,才自己匆匆忙忙的喝了一碗,就去乾活了。

  趕在太陽落山之前,他們幾個把院子裡的荒草,草草收拾了一遍。廚房完全沒時間收拾了。天就衹賸下一絲微光了。

  “今天先到這裡了,明在再弄吧。”大郎見劉大娘還意猶未盡的樣子,提醒她。他這可沒有油燈,不能摸黑乾活,一向都是天一黑就上了炕。

  “是了,是了。晚上我去煮飯。你們歇會兒。”劉大娘擡頭看了看天色,說。這忙碌起來,時間就是過得快,好象一眨眼似的,就天快黑了。

  既然劉大娘主動要做飯,辛湖也沒說什麽,不過也到灶房去幫著燒火。

  昏暗的灶房裡,衹有灶裡有火光冒出來,帶來了一絲光明。大家夥擠在灶房裡,大郎打了熱水,先給大寶洗手臉和泡腳,衹等喫完晚飯就可以把他丟在炕上睡覺了。

  今天大家忙碌了一天,也忘記讓大寶歇午覺了。這會兒孩子已經連打了好幾個呵欠呢。大寶洗完,平兒也洗了,大郎順便幫小石頭也洗了。他自己卻抱了幾綑柴去燒炕,連帶著又給張嬸嬸睡的房間添了一把枯樹枝。

  劉大娘原本是想弄點豐盛的晚餐的,耐何這家裡實在是沒什麽東西,就連最基本的調味品也不齊全,縂共就一小碗鹽和一小碗大醬放在灶頭,連油也沒有。她衹得象辛湖那樣,又煮了一鍋白菜蘿蔔加了鹹肉的稠粥。

  不過,她們帶的鹹肉有二十來斤,眼下還夠喫,所以就多切了幾小塊肉放進粥裡煮了,這樣的粥比早上辛湖煮的粥就更加香了,而且米也放得多一點,夠大家敞開肚子喫得飽,所以這頓有點遲的晚餐,喫得大家都滿足的很。辛湖他們幾個孩子,也難得的象今天這樣放開了喫。

  第二天,同樣的也忙碌了一整天,縂算幫劉大娘把整個院子和灶房收拾好了。大家夥忙碌了兩整天,但喫的卻比平時好的多,又多了點油水,雖然累了些,但大家都很滿足。

  劉大娘也衹整理了一間房出來,一家人一起睡,另一間房則放了他們帶來的行李和糧食。足足有七個大包,除了三人的換洗衣服還有一些小嬰兒的衣服,糧食也有兩大包,外加幾包精細的點心與一些糖,鹽,葯丸,鹹肉條等,算起來,可比大郎一家子的物質要豐富的多。最起碼,他們這一家暫時不缺糧,衣服被子也不缺。還要一些大郎家根本就沒有的高級貨。

  這個家,也和大郎他們家一樣,還撿出些可用的日用品,比如斷腿的桌子和凳子,有缺口的碗和陶罐,罈子等。至於,舊竹筐子,舊籃子等物也有幾個還能勉強使,最好的要算是一衹半新的大木盆了。但連打水的木桶卻沒有。大郎就把家裡那衹缺了半塊木板的小桶送給劉大娘了。好在劉大娘還帶了兩衹小銅盆,洗臉的盆還是不缺的。

  這麽一安置好,就算齊活了。看著這個比以前下人們住的屋子都不如的新家,劉大娘把小石頭的娘扶了過來,說:“小姐,眼下,我們得先在這裡安下家來了。等開春後,再做打算。這裡條件雖說簡陋了些,但也勉強能湊和。”

  “恩。能有個落腳的屋子,也算是老天開眼了。要不然,我們衹怕得凍死在野地裡呢。”張嬸嬸打量著已經收拾的乾乾淨淨的房間,歎息道。

  “就是這個理。他們那一家子四個孩子,可比我們的日子難過多了。人家能過得下去,我們也過得下去。”劉大娘樂呵呵的給自己主子打氣。

  “對啊。把我們帶的細點心,分一點給那幾個孩子吧。讓他們嘗個鮮吧。糧食怕是我們自己也不夠喫吧?”張嬸嬸說著,就躺下了。

  “是啊,糧食我們也不夠喫,不過我也做主把米面各分了十多斤給他們,讓他們有點子細糧喫喫。”劉大娘也跟著歎息起來。

  “很是應該分給他們一些的。以後也讓小石頭跟著他們一起乾活,多少也能幫你打個下手,這天越發冷了,柴草要多備些才好啊。”張嬸嬸又說。

  “我曉得了,小石頭這兩天也撿了幾筐子柴草呢。”劉大娘說自己小少爺來了,心裡一酸,想著自己家精貴的小少爺,這兩天也能象模象樣的撿柴草了,就覺得難受。不過,再想想人家那兩三嵗的娃兒都在撿柴草,又狠下心來了。而且家裡縂共就收拾院子得到的幾綑草,確實需要打柴,光靠她一個人也難,多小石頭幫手,一天也能多撿幾筐子柴草。